护事 | 陈苏勤:举烛掌灯,与“志”同行

发布者:学工办发布时间:2022-07-28浏览次数:776

举烛掌灯,与“志”同行

我是陈苏勤,2019年,我成为了一名医学生。同年9月我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太阳成集团tyc151cc分团委素质拓展中心(原名:蒲爱园),因为一句“将爱像蒲公英一样洒满人间”,我与志愿公益事业结缘近四载。


“志”缘梦,以服务奉献为祈愿

学习护理专业,我步入了医学的世界,并许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生誓言。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我走进医院、社区、养老院,从基础的陪伴开始,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随着专业课的不断学习,逐步将健康宣讲渗透进志愿活动中。志愿服务的群体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老人们常常对我们后辈投来殷殷关切,在得知我来自太阳成集团tyc151cc后,他们便会因为困扰自身的基础疾病向我询问养疗意见。一直遵循着疾病发生发展到诊疗护理的流程化宣教的我突然发现老人们不再是从“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这样基础的问题问起,反而更加深入更加求新。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们不能再用“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刻板印象看待他们,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筛选、整合资源,为她们提供正确疾病知识获取渠道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的志愿的落脚点应该更高,视野更广,内涵更深。正是这样的思考下,“VTV 情暖夕阳 医靠相伴”养老照护项目应运而生了。

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新型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推陈出新”成了一个难题,难在“推陈”的舍,难在“出新”的寻。我便从身边出发,在同学们之间调研,在养老服务基地调研,归纳其中不足,总结群体需求,从学校、机构、社会三方入手,从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平台出发,建立了Volunteer-Training-微天使TV多路径联动,形成以志愿服务、养老照护培训、“微天使TVAPP为一体的运营模式,以期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志愿者,向社区老年人输出适老化应用,向养老领域输出专业人才。理想总是丰满,可在初步落地时却难以达到预期,信心十足却“使不上力气”,在苦苦搜寻无所得时,我鼓起勇气联系了专业内的老师,找到突破口,跳出了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将服务对象聚焦到“身在群体中的不同的人”,把服务对象缩小,将模式更精细具体,以失能失智老人为重点关注关爱对象,经三年淬炼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国赛金奖、第七届互联网+大赛江苏省三等奖等荣誉,这也培养了我从小事做起,聚小成大的耐力。




“志”行合一,以乡村振兴为祈期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医疗卫生工作处在重要位置。寒暑假时间很长,“走走看看做做”赋予长假更深的意义。我主动带队参与“走进千村观察,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专项活动,足迹从南京辐射到江苏省,再从江苏省辐射到全国,以每一位成员为核心,从小做起,传递医疗援助。通过“结对认亲”、“上门入户”,推开每一扇急需帮助的门,深度走访社区居家病重老人,开展健康宣教与日常护理,发放调研问卷,建立健康档案,利用寒暑假进行半年一次的回访,让困难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走访中我发现,这样的家庭大多生活拮据,也常常陷入张口却不知向谁求助的困境,于是在联系党群社区的专业部门,学习并了解当地的帮扶政策后,我将弱势群体求助途径与形式记录在册,经理解和内化后转述给帮扶家庭。从来时心头沉重,到离开时眉头舒展的他们,让我和志愿者们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这也就是助人的温暖吧。

三年,三个寒暑,一万五千余小时中,我和我的团队走进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5个城市、50余社区,将青年的光与热带到了万余人的心中。团队也因此入选全国70强,成为国家重点实践团队并受光华科技基金会资助与红十字会的帮助,受到中青校园等国家、省、市等各级媒体报道,获得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优秀团队”、2021年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2022年校“十佳社团”等荣誉称号,社会的支持与群众的认可成为了团队发展的不竭动力。


“志”研思,以格物致知为祈求

2019年我曾作为学生代表在丁亚萍教授带队下参加认知症照护地区综合合作座谈会,会场中适老化产品与模式设计精妙,颇有成效,让我意识到做志愿不仅仅是一些身体力行的活动,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的智慧惠泽更多的人。于是我加入学院“STAR 星火计划”开始我的奇思妙想,期间共参与科研项目7项,其中主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重点(国家级)项目各1项,产出发明专利1项,核心期刊论文1篇,项目报告5篇,视频2则。

一次偶然的视频推送,我对衣架反射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为了弄明白为什么发生这样的现象,通过广泛检索文献,在国外的一系列研究中找到了原因。衣架反射能够使躯体自发旋转,该原理的腰部与头部的扩展应用让我觉得或许手部也可以,但苦于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一次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位帕金森病患者,他的手部震颤引起了我的注意,衣架反射与帕金森病手腕部“旋前-旋后”的震颤形式不谋而合,这让我十分欣喜,在指导老师的肯定下迅速投身于这场设计。这是第一次的跨学科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到医学类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考虑到器械与可穿戴设备的实施,作为一名“机械门外汉”,这项任务比想象中的更艰难。其中力的实施形式就设计了七八种,在咨询过机械类专业的同学后,结合资料分析利弊,耗时半个月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形式。为了将脑海中的设计可视化,我自学CAD3Dmax等绘图软件,耗时四个月,终于将专利设计推进了申请进程中。该项目也受到了领域内专家的肯定,并获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创业论坛江苏省一等奖,在2022年中华护理学会首届全国护理学生论坛进行了首次汇报。

我热爱实践,更关注实践的意义,致力于以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助力新兴技术,逐步兴起的肠道菌群移植的医疗新技术,“变废为宝”成了致病良方。我担任了南京希尔寿公司“肠菌移植应用”高校健康志愿者招募负责人,设计宣传海报、开设专题宣讲会、联合康复医学院共举办4场招募活动,成功签约健康志愿者3人,将肠道菌群成功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志”不移,以薪火相传为祈望

对于我来说,这一路走来,初心未曾改变,因为感受过温暖,所以我也想要将这份温暖保温、传递。在疫情期间,我结识了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候老人在养老院板书“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并手写信件给钟南山院士,表达自己想做疫苗临床实验者的心愿,她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更是一位党龄五十多年的老党员,她忘记了很多事,但始终不忘那份奉献本能。我也曾时低年级学生,受到过来自师长、社会、国家的保护,正是这一重重感动下,让我更加坚定入党初心,2022年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Baidu
sogou